台灣最早有石虎這個物種的紀錄是在1685年的台灣府志中曾提到山貓(石虎
),而在清朝時期的地方志中也可得知,早期全台各地都有石虎紀錄,分布於整個台灣本島。
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1930年)、日治時期於總督府博物館(現為台灣博物館)任職的崛川安市(1932年),在兩人的文章中,也都有石虎普遍分布在台灣全島1500公尺以下地區的相關紀錄描述。在鹿野忠雄所發表的文獻《福爾摩沙島的哺乳動物分布與習性》中明確記載石虎在台灣全島並不稀少,主要分布於低海拔的淺山地區。
但近年來的研究調查資料卻顯示,目前僅苗栗縣、台中市和南投縣3個縣市仍有穩定的族群分布,新竹縣、彰化縣和嘉義縣3個縣市則僅有零星紀錄。
僅僅不到一百年時間,曾經遍佈全台灣的石虎,怎麼會這樣快速的消失?
石虎的未來,是在牠們曾經出沒的地方再現,或是,在現在還有出沒的地方不見?
我們希望藉由本次展覽,讓大家看到石虎之美,同時也能夠理解到,是與石虎同住在這一個島嶼上的人們,是你,是我,是我們……
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行動
決定了石虎
再現 或 再也不見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協辦單位:百靈佳殷格翰、德微科技、鯨魚龍生態有限公司
策展單位:挺挺動物應援團
特別感謝:藝術家丘璦珍老師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在石虎媽媽-陳美汀博士及許多關心石虎的朋友共同努力下,於2017年10月8日成立,是專為推動石虎保育工作而成立的民間組織。協會積極推動在台灣面臨瀕危的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石虎,及其棲地的保育和研究,期望能提升國人對於石虎之認識和關切,號召民眾一起為石虎保育工作努力,透過棲地保護、社區衝突改善、環境教育、政策倡導、生態研究與公民運動等方式,保護石虎與其棲地,進而維護民眾生活環境。協會也展望未來能藉由國際交流合作,與亞洲其他國家分享石虎相關的研究經驗。
協會的任務包括:
一、推動石虎暨其棲地環境保育。
二、參與石虎相關公共議題事務。
三、推廣石虎保育教育,促進人與石虎和諧共存。
四、推動石虎生態相關研究。
協會成立將近5年又適逢農曆虎年,希望透過此次特展讓石虎有更多機會被民眾看到牠們的美麗與生命力,也讓已認識石虎的民眾能更深入地感同身受石虎生存的困境,並進而願意與協會和關心石虎的你我攜手,守護台灣目前為數可能不逾千隻的僅存原生貓科動物,更期許台灣石虎的未來能再現於更多適合牠們的棲地!
丘璦珍老師,苗栗知名客籍畫家。丘老師於苗栗從事美術教育二十餘年,曾獲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第一屆、第二屆客家文化美術獎油畫優選、佳作。知名創作如「原鄉人~台灣經典廟宇系列」、「原鄉人~系列苗栗」曾在苗栗縣文化觀光局、新竹市政府文化局、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政府等辦理個展,推廣苗栗及台灣廟宇之美與真,每一次的展出皆獲得民眾大力迴響,作品更獲得客委會典藏。近年亦受邀參加第二十屆、第二十一屆全國百號油畫大展與2022苗栗十大藝術家聯展暨大漢之音台慶,2021、2022更連續兩年設計苗栗 龍主視覺。
因苗栗石虎路殺頻傳,讓身為苗栗在地人的丘璦珍老師深感心痛,有感於石虎保育推廣的重要性,老師開始創作石虎作品,更曾自費印製桌曆義賣並將所得捐贈給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希望對石虎保育能實際付諸行動。
此次展覽集結丘老師共21幅石虎畫作,每件作品都是丘老師藉由反覆閱覽石虎影片以及難得親眼目睹石虎的機會,觀察石虎的動作與反應等細節後不斷揣摩、重畫,即使畫到手部腫脹,老師依然堅持在每一筆每一畫上力求完美,為的就是讓石虎的各種神態樣貌躍然紙上,呈現在大眾眼前。
石虎,台灣僅存的原生種貓科動物,曾經遍布於全島,卻在過去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快速地消失,現僅在苗栗、台中、南投還有穩定族群。
石虎的未來是在現在還有出沒的地方再也不見,或是,在牠們曾經出沒的地方再現?
石虎目前在台灣僅存的數量約為468~669隻,如將沒有目擊記錄但適合石虎生存的棲地一起納入推估也仍少於1000隻。
台灣最早有石虎這個物種的紀錄,是在1685年的《臺灣府志》中曾提到山貓(石虎)。
目前全國行政劃分為22個縣市,此22縣市中過去有19個縣市有石虎出沒紀錄,現在則僅剩苗栗縣、台中市和南投縣3個縣市還有穩定的族群分布,新竹縣、彰化縣和嘉義縣3個縣市則有零星紀錄。
展覽期間|2023/6/8~9/28
園區地址|臺中市后里區堤防路370號
開放時間|週六、一、二、四 13:30~16:00
串聯齊力,願石虎迎向再現,而非再也不見!
台灣這座美麗島嶼上僅存的唯一原生種貓科動物石虎,估計可能只餘約500隻,且數量還在持續減少,情況真的非常危急!
因此我們這一次將展覽,帶進全台最美麗的收容所
邀請喜歡狗狗與貓咪,願意走進收容的每一位朋友,也能有機會將關心從伴侶動物保護,延伸到野生動物保育。
貓咪需要的是人類給予牠們的家。
那麼,極度瀕危的野生動物石虎需要的又是什麼呢?
歡迎走進后里動物之家,認識石虎以及石虎正面臨的許多困境……
要讓石虎再現,不能缺少你參與!
展覽期間|2023/6/21~12/31
園區地址|臺中市東勢區慶東里慶東街5-3號
開放時間|配合團體導覽開放,預參觀可來電邱小姐0975-208397
大茅埔庄是個有護城河的傳統客家聚落
而由在地耆老與青年組成的「大茅埔調查團」
除了調查地方文史
也進行生態調查
共同記錄下關於東勢,關於大茅埔的點點滴滴
「大茅埔調查團」是長期跟我們合作的在地夥伴
也因為石虎與淺山聚落的居民距離很近
因此每一位在地的社區夥伴
都是石虎存續與生態保育的最佳後援
協會受邀至大茅埔調查團團窩進行2023年的石虎展續展
讓展覽與在地夥伴產生連結
也與每一個來訪的遊客產生連結
歡迎各位夥伴趁著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期間
來大茅埔調查團團窩作客
欣賞藝術也認識石虎
與我們
與大茅埔一起
串聯齊力
願石虎迎向再現
而非再也不見
展覽期間|2023/9/16~2024/2/18
園區地址|臺中市南屯區環中路四段2號4樓(台中市魚市場-哈魚碼頭)
開放時間|週三至週日 11:00-19:00
筏子溪素有臺中市母親河之稱
這次很特別跟臺中市水利局以及東海大學一起
把石虎展帶進「筏子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
讓臺中的朋友們可以在筏子溪畔認識我們的好鄰居--石虎
近幾年的調查發現
溪流棲地對於石虎非常重要
從大安溪、烏溪到筏子溪
都有石虎的蹤跡
溪流除了可以做為不同地區族群聯繫往來的要道以外
也提供石虎休息與覓食的機會
無論是藍色的溪流或是綠色的淺山
對於石虎來說
都是至關重要的生存環境
協會受邀至筏子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進行2023年的石虎展續展
讓展覽與水環境與文化產生連結
文化需要透過生活的累積而產生
希望透過展覽與每一個來訪的市民朋友產生連結
也讓保育行動成為每一個人的生活
與我們
與筏子溪一起
串聯齊力
願石虎迎向再現
而非再也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