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動物生.死.學】跨域講座系列活動

面對動物的生與死,我們總是掙扎於什麼是對的?又是否哪裡做錯?

一如面對自己的生命……

我們能努力的,就是不斷的自省、學習、持續前進。

願生命豐盛美好!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美術館

講座共同策劃:挺挺動物應援團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動物生.死.學」跨域講座系列活動

場次一《想.不想見》

2020/11/21(六) 14:00-16:30

鯨豚,海洋生物中唯一的哺乳類動物,祖先可能來自於陸地(中爪獸),但偶爾再出現於陸地上時卻是受困狀態,明明是用肺呼吸的牠們,如果無法很快回到大海中生命卻會很快終結。

想多認識這神奇的生物嗎?想跟著生態攝影師的鏡頭去一窺牠們在大海中的生活嗎?當鯨豚受困於陸地擱淺時,救援的獸醫師又是怎麼去進行搶救的?過程中又必須面對多少困難的決定?又會帶來多少的學習?

最後從藝術家的觀點、創作及日常實踐,瞭解藝術可以如何回應我們所生存的島嶼、環境與世界,串起人與海洋生物、海洋環境之間看似遙遠、實而緊密的關聯。

主持人:劉偉蘋 / 挺挺動物應援團創辦人

講題一:『紀錄鯨豚-屏息與觸動的瞬間』

講者:金磊 / 自由生態攝影工作者

講題二:『鯨人的保育』

講者:楊瑋誠 /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學院副教授

藝術創作分享:『失控的火車,我們的下一步』

講者:陳聖文 / 小小的藝術家

場次二《深沉的理性與溫柔》

2020/12/19(六) 14:00-16:30

此次特別邀請到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與『低海拔實驗站』兩個單位,讓大眾可以一窺比較難有機會接觸到的野生動物救傷、收容安置、與安樂死的問題。在面對野生動物,特別是其中還有許多係因人類社會的各種活動導致牠們逐步走向瀕危困境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兩個單位的人員站在生態保育前線上,曾經經歷過哪些令他們難忘的生命故事?遭遇過什麼樣的困難?以及讓他們掙扎的抉擇又有哪些?這些經驗又是如何衝擊他們看待生命價值呢?

同時藝術家觀察著真實的動物、圈養的動物、仿擬的動物,透過畫筆與作品呈現現實世界中各處潛藏著的奇異氛圍,一起來瞭解藝術家如何看待人與動物之間矛盾的關係、種種值得思考的議題。

主持人:劉偉蘋 / 挺挺動物應援團創辦人

講題一:『深沉的理性與溫柔』

講者:詹芳澤 /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研究員 / 獸醫師

講題二:『命運大不同—談黑熊的收容與野放』

講者:陳元龍 /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副研究員/站主任

藝術創作分享:孫培懋 / 藝術家

場次三《讓死亡不是結束,而是展開》

2021/01/09(六) 14:00-16:30

積極面對動物的死亡是為了減少動物的死亡,這是公民科學家社團『路殺社』創辦人與所有參與者的共同希望;而這也同時是為何鯨豚研究人員願意忍受屍體血水與臭味,耐心的、一次次地進行解剖,都是希望讓個體動物的死亡能發揮重於泰山的、有助於整體生態保育的意義。

另一方面,從藝術家的觀點,如何看待「標本」與「採集」,科學標本的概念與自身藝術創作之間,又可以存在什麼樣雷同的特質?

主持人:劉偉蘋 / 挺挺動物應援團創辦人

講題一:『解讀死亡動物寫給我們的最後一封信』

講者:林德恩 /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助理研究員、路殺社 創辦人

講題二:『向擱淺標本學習重溯鯨豚自然史』

講者:姚秋如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副研究員

藝術創作分享:『從標本到數位圖像的採集』

講者:莊培鑫 / 藝術家

場次四《末日.未來》

2021/01/30(六) 14:00-16:30

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全球各地森林大火或洪水等天災不斷,而這些天災根本上是否皆來自於人禍呢?

天地之間的人、動物、所有生命皆同享一個共同的空間環境,該如何共存共融,在末日未來的此刻,我們是否還來得及一起做些什麼,讓台灣這片美麗之島、讓地球這顆藍色星球,遠離末日、迎向未來…

主持人:劉偉蘋 / 挺挺動物應援團創辦人

講題一:『淺山的未來』

講者:李璟泓 /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常務理事

講題二:『海的未來不能沒有你』

講者:黃佳琳 / 海洋旅遊作家

藝術創作分享:蕭聖健 / 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