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視與不理解
令臺灣僅存的原生貓科動物落入「困獸」窘境
活動範圍相當大的淺山之王——石虎
因棲地破碎化而受困
面臨各式各樣的威脅
毒餌、獸鋏、套索、犬殺、路殺
整體族群岌岌可危......
[ 困境——適得其所展 ]
愛與不忍
竟讓動保陷入了「困境」之爭
因為對零安樂的烏托邦追求
臺灣陷入了讓大量犬貓遊蕩在外
非品種的米克斯犬貓
牠們的動物福祉完全被遺忘
流浪受苦成了宿命還殃及了野生動物們......
===。===。===
邀請無論是關注野生動物保育或是動物保護議題的您
一起認識困獸
一起了解困境
以此為始
把對野生動物的好奇以及對伴侶動物的愛
延伸到淺山環境
困獸並非無法翻轉
困境並非難以突破
而是需要你我一起
刻不容緩
付諸行動
展覽日期:2024/7/27-8/18
展覽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 - 18:00
展覽地點: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臺中市東區樂業路30號)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挺挺網絡社會企業
⋙本活動由「7-ELEVEN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平台暨民眾捐款支持」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在石虎媽媽-陳美汀博士及許多關心石虎的朋友共同努力下,於2017年10月8日成立,是專為推動石虎保育工作而成立的民間組織。協會積極推動在台灣面臨瀕危的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石虎,及其棲地的保育和研究,期望能提升國人對於石虎之認識和關切,號召民眾一起為石虎保育工作努力,透過棲地保護、社區衝突改善、環境教育、政策倡導、生態研究與公民運動等方式,保護石虎與其棲地,進而維護民眾生活環境。協會也展望未來能藉由國際交流合作,與亞洲其他國家分享石虎相關的研究經驗。
協會的任務包括:
一、推動石虎暨其棲地環境保育。
二、參與石虎相關公共議題事務。
三、推廣石虎保育教育,促進人與石虎和諧共存。
四、推動石虎生態相關研究。
協會成立將近5年又適逢農曆虎年,希望透過此次特展讓石虎有更多機會被民眾看到牠們的美麗與生命力,也讓已認識石虎的民眾能更深入地感同身受石虎生存的困境,並進而願意與協會和關心石虎的你我攜手,守護台灣目前為數可能不逾千隻的僅存原生貓科動物,更期許台灣石虎的未來能再現於更多適合牠們的棲地!
荒野保護協會是大眾自發組成之環境保護公益團體,自1995 年成立以來,以關懷臺灣為出發點,致力以全民參與的方式,透過自然教育、棲地保育與守護行動,推動荒野保護工作,為我們及下一代締造美好的自然環境。
協會成立以來,累積許多人的熱誠、善意與願力,以自然教育、參與環境議題、保育自然棲地、社區生根、推動志工組織等方式,由會員、志工、秘書處三股能量「協」力運作,持續以公民的力量來參與自然守護工作,為保護環境做出無私貢獻,並朝向專業化、社區化與國際化邁進。
荒野的宗旨
透過購買、長期租借、接受委託或捐贈,取得荒地的監護與管理權,將之圈護,盡可能讓大自然經營自己,恢復生機。期許用溫柔又堅定的環境教育,讓大眾瞭解自然、認識環境問題,進而發自內心為自然發聲,終能逐漸改變被過度破壞的環境,朝向「棲地守護」宗旨邁進。
荒野的任務:
一、保存臺灣天然物種。
二、讓野地能自然演替。
三、推廣自然生態保育觀念。
四、提供大眾自然生態教育的環境與機會。
五、協助政府保育水土維護自然資源。
六、培訓自然生態保育人才。
神出鬼沒的淺山王者——石虎,目前僅剩下苗栗、南投與臺中有較穩定的族群分布。而臺中剛好位於苗栗與南投交界,肩負起了石虎族群交流的重要任務。
大家都知道臺中有石虎,那麼臺中的石虎都住在哪裡呢?
過去石虎的分布和生態調查著重在東部淺山山區——從東勢至霧峰一帶,而對石虎的誤解之一,就是人們認為石虎不會出現在都市。但是最近這兩三年的調查發現,臺中的溪流包括大安溪、大甲溪和烏溪都對石虎非常重要,而流經都會區的筏子溪是臺中的石虎休息、覓食、照顧寶寶的最佳空間,也提供族群擴散和基因交流的廊道串連功能喔!
臺中的綠色淺山與藍色溪流,對於石虎來說都非常重要!
這張地圖中呈現的是台灣石虎保育協會近幾年協助臺中市政府和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以下簡稱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進行石虎族群分布計畫,用紅外線自動相機調查到的石虎出現分布圖。
圖中淺綠色跟深綠色是運用調查到的石虎資料套疊各種環境圖層進行模式分析所得的「石虎適合棲地」,也就是石虎可用以棲息、覓食的區域,而每一個黃色和橘色小點,都代表自動相機曾經在這裡拍到石虎。
從點位的分布上可以看出,石虎會利用的土地包含與苗栗和南投銜接的淺山丘陵,也包含溪流,如大安溪、大甲溪、烏溪與其支流筏子溪,其實我們每天的移動往返,都有可能會跟神秘的鄰居石虎擦身而過呢!
神秘卻又與我們比鄰而居的石虎,面對各式各樣的威脅,成為了困獸...
相比山區,溪流環境因天氣與氣候造成河道和高灘地的變遷、植物的更迭,棲地穩定度較低,不僅影響獵物分布,同時影響石虎的活動。人工建物包括攔沙壩、固床工、垂直護岸、消波塊和施工便道等也會導致棲地減少和廊道中斷,施工便道更可能造成路殺。此外,工程的擾動與汙染、河岸兩側農地使用農藥和除草劑汙染環境、垃圾堆置,甚至外來種犬貓的棄養和餵食等衍生問題,都是石虎在溪流環境必須面對的威脅。
根據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委託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執行生態保育綠色網絡計畫的結果,得知筏子溪兩岸濱溪帶均有穩定石虎出現,但是犬貓出現頻度也很高,協會自從2023年在筏子溪進行石虎捕捉以及後續追蹤時,也發現許多遊蕩犬貓,尤其犬隻問題非常嚴重,不僅陷阱籠經常遭受遊蕩犬破壞,也經常目擊狗群在筏子溪和周邊環境活動,同時也聽到社區居民抱怨群聚犬隻追趕行車路人甚至引起民眾恐懼而繞路,遊蕩犬貓對石虎和其他野生動物甚至民眾生命財產的威脅,迫切需要重視與解決。
藉由本次展覽邀請民眾理解,犬貓不是野生動物,而是人類自萬年之前或可追溯到更早,為滿足人類自身各種不同目的(看家、狩獵、負重、玩賞等)開始刻意馴化並進行育種繁殖才出現的伴侶動物。而讓犬貓這樣的伴侶動物遊蕩在外,無論是人們認知中的名種犬貓、或是不具特定品種的米克斯(mix-混種),都完全不符合牠們應獲得的動物福利。
國際評估圈養動物福利標準的動物五大自由,最早是由英國農場動物福利委員會(Farm Animal Welfare Council)於1992年所提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也於2002年公開發表圈養動物福利五大自由指導方針。
所謂的動物五大自由包含:免於餓渴的自由(提供乾淨且適當的食物與飲水)、免於不適的自由(適宜與安全的生活環境)、免於痛苦、傷害與疾病的自由(疾病的預防與醫療)、免於恐懼與緊迫的自由(不造成精神痛苦的對待與環境提供)、表現自然行為的自由(足夠的空間、設施、照顧以及給予與同類互動機會以滿足其天性)。
然而根據農業部公告資料,台灣目前仍有16萬*的犬隻長期遊蕩在外,未能獲得犬隻應擁有的符合其動物福利之照顧。
*農業部每隔兩年公告一次全國遊蕩犬隻數量調查結果,近三次分別為107年的14.7萬隻(146,773)、109年的15.6萬隻(155,869)、111年的16萬隻(159,697)。
任由犬隻遊蕩,除了不符合犬隻應獲得的動物福利外,還會延伸出包含小孩老人的人身安全問題、環境衛生與疫病傳播風險增加問題、以及近年來愈發嚴重的自然生態影響問題。
根據顏士清博士於國際期刊Scientific Reports所發表的報告,顏博士的研究團隊在陽明山進行了六年的長期監測,證實了遊蕩犬的出沒會造成野生動物的物種多樣性下降,穿山甲、麝香貓、山羌、山豬、鼬獾、白鼻心、野兔等許多物種都明顯地需要設法避開遊蕩犬才能存活。另外,在顏博士協助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所進行的遊蕩犬與野生哺乳動物長期監測調查發現,在大量流浪犬聚集的高雄壽山,自2018至2022短短幾年時間,山羌的數量已經減少超過90%,僅餘數十隻,正面臨著嚴重的區域性滅絕危機。
身為長期關心伴侶動物保護以及野生動物保育的挺挺,對於這樣的雙輸現況,深感痛心與焦慮。
我們清楚不可能藉由一次展覽,立刻讓16萬隻的犬隻不再遊蕩,回歸到有人好好照顧牠們五項基本動物福利的人類家庭,同時也就能夠讓生存飽受各種威脅的野生動物,少一項來自人類伴侶動物帶給牠們的侵擾與傷害… 我們知道一場展覽無法讓問題瞬間獲得解決,但是至少,至少讓我們能邀請喜歡動物也願意付出關心的朋友們,能先看到問題、理解問題,或許未來(更希望是從現在開始)我們大家有機會一起去解決問題!
你知道嗎?認養不只能夠幫助犬貓,還能協助拯救野生動物!
如果你過去從來沒有這麼想過,如果你對這一句話感到疑惑,誠摯邀請您來看展。
願生命皆能適得其所!!!